年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年会动态 >> 正文
2007年第二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07-10-23 14:36:37    作者:SDEAC    点击:[]

继第一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在泉城济南顺利召开之后,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隆重召开了第二届山东省经济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山东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山东工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等省外及省内高等院校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科研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山东人民出版社、《东岳论丛》、《产业经济评论》等杂志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共有7篇入选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参会代表就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及政策建议。

2007年10月19日晚8时,山东省高校经济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单位代表分别来自: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聊城大学商学院、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鲁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文与管理学院、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共十八个单位。会议就各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及学生就业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远的讨论,对年会的理事单位、举办形式及如何扩大年会在山东省内及省外的影响力,各单位代表也交换了各自的意见。各位代表一致认为,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山东经济学年会非常成功,今后要把这个供大家轻松交流的平台搭建好,淡化官方色彩,着重于学术交流和讨论,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甚至在校研究生参与年会,出版一些正式刊物或论文集,同时也可探讨如何更贴近市场的需求,共同提升山东省经济学研究的实力。

2007年10月20日上午8时30分,第二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在山东工商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山东省各高校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商学院院长,张曙光、刘迎秋、于立等著名高校经济学教授及科研机构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臧旭恒教授主持开幕式,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毕宪顺教授向省内外来宾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山东工商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于1985年12月建校,是煤炭工业部建立的最后一所本科院校,是一所教学型、多科型的财经类院校,共有6个学科门类,其中以管理学见长。并建立了煤炭经济和半岛经济研究基地。2006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自然科学5项,在全国排名第31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教授相继向大会致词。

开幕式结束后,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臧旭恒的主持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迎秋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张曙光教授、东北财经大学于立教授分别作了《农副产品涨价的经济发展含义》、《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析的实施和保护》、《产业经济学与反垄断法》的专题学术报告。

刘迎秋教授的发言内容围绕两个观点和一个结论进行,两个观点是:1、涨价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不应过分夸大这种现象。2、适度涨价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结论是:这种经济现象应引发制度改革和政治调整。刘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谈到最近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他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结果认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当通货膨胀率在3%-6%之间时,不应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目前的物价上涨并不是普遍现象,农副产品涨价也不是通货膨胀的根源。相反,农副产品涨价如果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考察,可发现这种现象会促使经济结构更快更好地发展。目前的中国还会有一个持续的高增长阶段,提高农业收益是必经之路,因此应该从政策上进行一些农业发展制度调整,改变城市主导话语权的现状,实行对农民的反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演讲中表示,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别为政府和农民集体占有。在性质上,虽然都是土地公有制,但实际上二者具有不同的权利。集体土地只能用于农用生产或农用宅基地建设,除了兴办乡镇企业外,集体土地只有转成国家土地才能作为建设用地,而农地的转用主要是通过政府征地来实现。我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的二元分割,即两种公有土地,同地而不能同权、不能同价。这样不利于农民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使他们被排除在城市化的进程外,同时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在土地问题上的博弈,并造成了城市的扩张和土地的浪费。要改革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解决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坚持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土地流转和土地交易,特别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和交易,实现同地、同价、同权。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院长于立教授就产业与市场、企业,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组织、企业组织等研究者容易混淆和模糊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进一步指出公共政策包括反垄断与规制两个方面,说明产业政策之间的不同体现在假设、注重点、服务对象、研究方法、追求目标、侧重点及职责上。紧接着,于立梳理了微观经济不、产业经济学与反垄断法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些尚在探索过程中的问题,如1、中国不存在行政垄断?2、反垄断法与不正当竞争法如何衔接?3、反垄断法与“行业法”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产业经济学界及年青一代经济学者继续研究和探索。

10月20日下午2时,在山东工商学院刘全顺院长的主持下,省内的经济学者展开了第一阶段的专题学术交流讨论,来自山东工商学院的朱智强作了题为《山东蔬菜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的报告。报告对山东等全国主要蔬菜出口省份蔬菜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是:山东省的综合得分在选择的六个样本省份中排第一,说明了山东蔬菜出口所具有优势地位。具体而言,山东省代表目前蔬菜出口竞争实力的第一主成分是最佳的,说明山东省现实的出口竞争实力比较强,但代表出口竞争力发展态势的第二主成分得分并不理想,说明山东蔬菜出口受到了来自其他省份的压力,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司志宾的发言题目为《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双轨制与个体收入差距》发言。他认为,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报告从代际间资本转移的角度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受到的约束差异及其行为选择倾向于扩大不同收入状况家庭的子辈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产生代际间收入传递的“马太效应”,既富者的子辈愈富,穷者的子代愈穷。

第三位发言人是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姜旭朝教授,其发言题目为《农村婚嫁费用、女性人力资本与农村社会保障》。婚嫁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地区和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农民的家庭保障;家庭保障的主要基础是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土地和货币财富。因此,农村婚嫁活动中的民间资金流动必然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因素。其研究内容是通过实证研究希望在基于民间金融活动的框架上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杨明以《FDI与我国内生比较优势结构变迁》为论题。他在报告认为,现代产业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使得决定产业比较优势的因素越来越丰富,而这些因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变量,从而比较优势处于内生化的变迁之中,FDI在我国的投资带来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效应,成为我国内生比较优势由底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的重要源泉。

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第一届山东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报告会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报告会由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叶焕明主持。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志新作为关于《国际技术扩散、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及对中国技术进步启示》的报告,他谈到国际技术扩散是二战后的日本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根本因素。二战后的日本通过国际技术扩散迅速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导致生产力迅猛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扩散培育了民国技术创新精神,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学习并借鉴二战后日本在技术选择上有选择引进、在技术引进上重视消化吸收、在技术利用上激发企业主动性等先进经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文与管理学院的教师何青松作了题为《交易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的集群治理》的发言,在他看来,威廉姆森主要考察了不同特征的交易活动所适用的治理机制,通过改变交易约束条件(不确定性、有限理性与专用性资产)来避免机会主义的情况没被考虑。作为协调交易的一种经组织形式,集群采取了不同的思路与制度安排解决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首先,集群改变了交易者所面对的交易约束条件,使机会主义行为失去存在的前提;其次,集群还改变了交易者的博弈支付结构,通过增加“敲竹杠”行为的机会成本削弱了机会主义的实施动机。并分析了适于集群来治理的交易活动。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的陆晓阳教授就《从流动性过剩看社区银行的功能》作了阐述。 他研究的前提是,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货币当局运用政策工具难以扭转流动性过剩的态势。事实上,在我国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是并存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功能就在于分流过剩的流动性。而建立民营性质的单元制社区银行,更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发挥社区银行的功能。

在自由讨论时间,各位学者就现场报告发表看法,整个研讨会气氛活跃,节奏紧凑,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问,论文作者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有些问题的探讨甚至延续到会议结束后。

最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臧旭恒作简短总结,指出本次大会对于活跃山东省经济学研讨氛围、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山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经济学界应继续加强彼此的交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并确定了下一届山东经济年会的承办单位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圆满落幕。

(尹莉)

上一条:2008年第三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下一条:2006年第一届“山东经济学年会”召开

关闭